

一、字音(每題 2 分,共 14 分)
1.「矜」持:ㄐㄧㄣ 2.「雋」永:ㄐㄩㄢˋ 3.謝「奕」:ㄧˋ
4.「
」臼:ㄐㄧ 5.解「不」:ㄈㄡˇ 6.青「睞」:ㄌㄞˋ

7.蔡「邕」:ㄩㄥ
二、解釋(每題 2 分,共 12 分)
1.乃「覺」三十里:通「較」,相差。 2.咸自矜持:個個都謹慎言行,顯得拘 謹而不自然。
3.「坦」腹:通「袒」,裸露。 4.「白」郗曰:稟告。
5.俄而:不久。 6.丞相語郗「信」:晉人稱使者為 「信」。
三、配合(每小題 1 分,共 14 分)
1.下列有關「才學類」的成語意義說明與相關的人物配對,請從參考選項中選出正確的代號填入( )內。
( (壬) )(1) 才如史遷 ( (丁) )(2) 八斗之才 ( (庚) )(3) 江郎才盡
( (戊) )(4) 洛陽才子 ( (乙) )(5) 詠雪之才
參考選項:(甲)曹娥 (乙)謝道韞 (丙)曹丕 (丁)曹植 (戊)賈誼 (己)左思 (庚)江淹 (辛)司馬光 (壬)司馬遷
解析:
(1)史遷,指漢代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。比喻人學識豐富、才華高超。
(2)原是對曹植的讚譽,後用來稱譽人的才學很高。
(3)江郎,指南朝梁文人江淹。江淹少時以詩文著稱,獨步當代。晚年偶憩於一亭中,夢見郭璞索還五色筆,自此江淹作詩絕無佳句。比喻文思枯竭減退。
(4)賈誼,西漢洛陽人,文采出眾,十八歲時就寫得一手好文章,在洛陽一帶很有名,被譽為「洛陽才子」。
(5)晉代才女謝道韞以「未若柳絮因風起」比喻雪花飛舞的樣子。
2.下列有關《世說新語》中人物典故的配對,請從參考選項中選出正確的代號,填入( )內。
( (丙) )(1) 望梅止渴 ( (丁) )(2) 小時了了 ( (庚) )(3) 七步成詩
( (壬) )(4) 東山高臥 ( (甲) )(5) 割席分坐 ( (己) )(6) 倒吃甘蔗
( (辛) )(7) 坦腹東床 ( (戊) )(8) 廣陵絕響 ( (乙) )(9) 面如敷粉
參考選項:(甲)管寧 (乙)何晏 (丙)曹操 (丁)孔融 (戊)嵇康 (己)顧長康 (庚)曹植 (辛)王羲之 (壬)謝安
解析:
(1)曹操率兵行軍至途中,士兵乾渴難耐,於是騙士兵前有梅林,並說梅子又酸又甜,誘使士兵流出口水以解渴的故事。後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。出自〈假譎〉。
(2)人在幼年時聰慧敏捷,表現優良,長大之後未必能有所成就。出自〈言語〉。「韙曰:『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。』文舉曰:『想君小時,必當了了。』」語譯:陳韙說:「小的時候很聰明,長大了未必很有成就。」孔融聽完後回答說:「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。」
(3)三國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詩,若無法完成,將處以重刑。曹植即在七步之內吟成詩篇。後用以形容文思敏捷,有才氣。出自〈文學〉。
(4)晉.謝安隱居東山,不肯出仕的故事。後用以比喻隱居不仕。出自〈排調〉。
(5)「管寧、華歆共園中鋤菜,見地有片金,管揮鋤與瓦石不異,華捉而擲去之。又嘗同席讀書,有乘軒過門者,寧讀書如故,歆廢書出看。寧割席分坐曰:『子非吾友也!』」後用以比喻和朋友絕交。出自〈德行〉。語譯:管寧和華歆一起到院子裡鋤菜,忽然在地上發現一塊金子。管寧視若無睹,把它當成瓦石一般,仍舊揮動鋤頭,華歆卻動心了,先拾起金子,之後才丟在一邊。又有一次,管寧和華歆一同坐在蓆上讀書,有乘坐轎子的官員從門前經過,管寧照常讀書,華歆卻忍不住放下書本,跑出去看。管寧堅決的割斷並坐的蓆子,把座席分開,對華歆說﹕「從現在開始,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。」
(6)「顧長康啖甘蔗,恆自尾至本。人問所以,云:『漸入佳境。』」後用以比喻環境逐漸好轉或趣味漸濃。出自〈排調〉。語譯:顧愷之吃甘蔗,總是由尾端開始再吃到根部。別人問他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,他回答:「這樣才能越吃越甜,漸入佳境。」
(7)指郗太傅覓婿,王羲之坦腹東床而受青睞的故事。後指挑女婿。出自〈雅量〉。
(8)「嵇中散臨刑東市,神氣不變,索琴彈之,奏〈廣陵散〉。」比喻人事凋零或事無後繼者。出自〈雅量〉。語譯:中散大夫嵇康在東市將要被處死,他神色不變,索討古琴來彈奏,彈奏一曲〈廣陵散〉。
(9)三國時何晏臉色白淨,魏明帝以為他抹粉,賜食熱湯餅測知實情的故事。後形容人長得眉目清秀。出自〈容止〉。
第二部分:綜合測驗(每題 2 分,共 44 分)
( (C) )1. 下列文句,何者沒有錯別字 (A)《世說新語》的文字清新雋永,內容機趣衡生 (B)魏、晉時人不居禮法,器量弘深,瀟灑自若 (C)滾滾紅塵,俗事如網,多少人深受羈絆而難得自由啊 (D)逢迎焰媚,處處討好,是攀緣權貴者一貫行徑。
解析:(A)「橫」生。(B)不「拘」禮法。(D)「諂」媚。
( (C) )2. (甲)「
」臼:齏(乙)絕妙好「辤」:辭(丙)「坦」腹東床:怛(丁)乃「覺」三十里:較。以上通同字的說明,正確的選項是 (A)(甲)(丙)(丁) (B)(甲)(乙)(丙) (C)(甲)(乙)(丁) (D)(乙)(丙)(丁)。

解析:(丙)通「袒」。
( (B) )3. 下列各組「 」內的字,何者讀音兩兩相同 (A)「郗」太傅╱「唏」噓 (B)謝道「韞」╱「醞」釀 (C)曹娥「碑」╱「裨」益 (D)絲「絹」╱嬋「娟」。
解析:(A)ㄔ╱ㄒㄧ。唏噓:悲嘆聲。(B)ㄩㄣˋ。醞釀:比喻逐漸感染、變化而成。(C)ㄅㄟ╱ㄅㄧˋ。裨益:幫助。(D)ㄐㄩㄢˋ╱ㄐㄩㄢ。嬋娟:指明月。
( (D) )4. 「俄而雪驟」,句中的「驟」與下列何句「 」內的字義最接近 (A)冒鋒「突」圍 (B)心直口「快」 (C)欲行「遽」止 (D)「疾」馳而過。
解析:題幹與(D)都是「急速」的意思。(A)猛衝、衝撞。冒鋒突圍:在危急情勢下,冒著危險,衝破敵人的包圍。(B)爽直。(C)突然。
( (B) )5. 下列選項「 」內的字、詞義解釋,何者正確 (A)白雪「紛紛」何所似:潔白無瑕的樣子 (B)撒鹽空中「差」可擬:約略 (C)謝太傅寒雪日「內集」:祭祀 (D)我才「不及」卿:來不及。
解析:(A)多而紛亂的樣子。(C)家人聚會。(D)比不上。
語譯:(A)這紛紛落下的白雪像什麼呢?(B)把鹽撒在空中,大約可以比擬吧!(C)謝安在一個寒冷的下雪天裡,舉行家庭聚會。(D)我的才智比不上你。
( (B) )6. 下列各組「 」中的字,何者意義兩兩相同 (A)未若柳絮「因」風起╱「因」嫁女與焉 (B)「咸」自矜持╱老少「咸」宜 (C)訪之,「乃」是逸少╱「乃」覺三十里 (D)遣門生與王丞相「書」╱牛角掛「書」。
解析:(A)憑藉╱於是、就。(B)都。老少咸宜:老人小孩都適宜。(C)原來是╱竟然。(D)一封信╱書本。牛角掛書:比喻勤勉讀書。唐.李密貧寒,乘牛掛書於角上,邊行邊讀書。出自《新唐書.李密傳》。
語譯:(A)不如說像柳絮憑藉風勢而飄起╱於是就把女兒嫁給他。(B)個個都謹慎言行,顯得拘謹而不自然。(C)派人探問,原來是逸少╱竟然差了三十里啊!(D)派門生送給王導一封信。
( (B) )7. 〈詠絮之才〉文中,「(謝道韞)曰:『未若柳絮因風起。』公大笑樂。」謝安的反應是表示 (A)嘲笑謝道韞的閨閣遣詞 (B)讚賞謝道韞的文思才情 (C)暗諷謝道韞的鋒芒逼人 (D)棄嫌謝道韞的不懂謙虛。
解析:(A)閨閣:女子所居住的臥室。(C)鋒芒逼人:形容才能出眾或言詞犀利,使人感到威脅。
題幹語譯:(謝道韞)回答道:「不如說像柳絮憑藉風勢而飄起。」謝安聽了大笑,感到很高興。
( (B) )8. 由〈詠絮之才〉中記載謝安與子姪輩講論文義的情狀,可看出當時家庭聚會的氣氛是 (A)嬉笑怒罵 (B)悠閒愉快 (C)戒慎恐懼 (D)緊張對立。
解析:(A)指人取笑嘲諷、怒斥責罵的各種感情及動作。
( (B) )9. 〈絕妙好辭〉中「魏武謂修曰:『解不?』答曰:『解。』魏武曰:『卿未可言,待我思之。』」從此段對話中可推知曹操的個性是 (A)固執又不顧人情道理 (B)好強又不肯輕易服輸 (C)陰沉又工於謀算巧詐 (D)直率又不分是非曲直。
解析:(D)是非曲直:正反對錯,善惡好壞。
題幹語譯:魏武帝對楊修說:「你能了解它的意思嗎?」楊修答道:「了解。」魏武帝說:「你先不要說,等我想想看。」
( (A) )10. 「魏武亦記之,與修同。乃嘆曰:『我才不及卿,乃覺三十里。』」意謂 (A)曹操的才智不及楊修,竟然相差行三十里的時間 (B)曹操的才幹不如楊修,竟然比三十里更遠 (C)楊修的才華不如曹操,竟然像三十里那麼長 (D)楊修的才幹比不上曹操,走三十里才恍然大悟。
題幹語譯:魏武帝也記了下來,和楊修所記的一樣,便嘆息說:「我的才智比不上你,竟然差了三十里啊!」
( (C) )11. 「王家諸郎亦皆可嘉,聞來覓婿,咸自矜持,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食,如不聞。」這段文字描寫王家諸郎為求獲得青睞,其行止表現是 (A)謙虛自牧 (B)坦白直率 (C)謹言慎行 (D)不矜細行。
解析:(A)為人處事謙和退讓,以修養自我的德性。(D)不注意生活小節。
題幹語譯:王家幾位公子都值得讚美,聽說來選女婿,個個都謹慎言行,顯得拘謹而不自然,只有一位公子,在東床上裸露著肚子吃東西,好像沒聽到這件事似的。
( (B) )12. 從〈坦腹東床〉一文中,可以看出王羲之的處世態度為何 (A)持盈守虛 (B)率真無偽 (C)攀龍附鳳 (D)夜郎自大。
解析:(A)處於富貴極盛之時,不驕傲自滿。(C)趨附權貴,以求晉升。(D)比喻人不自量力,妄自尊大。
( (A) )13. 〈詠絮之才〉一文中,謝朗、謝道韞二者喻雪高下之別在於 (A)雅俗境界 (B)實用價值 (C)物品體積 (D)器量差異。
解析:(A)雅俗:高雅與庸俗。
( (C) )14. 〈坦腹東床〉一文,點出魏晉名士所追求的生命型態是 (A)飛黃騰達,大權在握 (B)學問淵博,為人景仰 (C)恣情超逸,自由曠達 (D)聲名遠播,青史留芳。
解析:(A)飛黃騰達:比喻得意於仕途。大權在握:握有處理重大事務的權力。(C)恣情超逸:縱情而超然脫俗。(D)青史留芳:指在歷史上留名,永垂不朽。青史,史書。
( (D) )15. 下列選項中「 」內的詞語,何者運用不適當 (A)天氣燠熱,阿Q總是「坦腹」乘涼,真是個率直的人 (B)一聲巨響,兩車對撞,「俄而」救護車趕到,迅速救治傷患 (C)資深員工不想加班,「未若」新鮮人充滿衝勁而活力充沛 (D)大雪「紛歧」,讓許多遊客駐足觀賞。
解析:(A)燠,音ㄩˋ,炎熱的。(D)混亂不一致。形容大雪多而紛亂不用「紛歧」,宜用「紛紛」(多而紛亂的樣子)。
( (A) )16. 〈詠絮之才〉中謝道韞卓爾出群,受謝太傅讚賞,下列何詞不適合形容其文才 (A)率爾成章 (B)不櫛進士 (C)走筆成文 (D)掃眉才子。
解析:(A)不經思索,下筆成文。形容文學作品粗疏、草率、不細心。(B)形容有文才的女子。櫛,古人用來束髮的梳子。(C)一揮筆即寫成文章。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。(D)比喻通曉文學的女子。
( (A) )17. 下列文句的修辭說明,何者正確 (A)「黃絹」,色絲也,於字為「絕」─析字 (B)白雪紛紛何所似─激問 (C)魏武謂修曰:「解不?」─引用 (D)未若柳絮因風起─轉化。
解析:(B)(C)疑問。(D)譬喻。
語譯:(A)「黃絹」,是有顏色的絲,從字的角度說,合起來是「絕」字。(B)這紛紛落下的白雪像什麼呢?(C)魏武帝對楊修說:「你了解它的意思嗎?」(D)不如說像柳絮憑藉風勢而飄起。
( (A) )18. 晉代干寶《搜神記》屬於志怪小說。下列書籍,何者性質與之相同 (A)《幽明錄》 (B)《三國演義》 (C)《水滸傳》 (D)《世說新語》。
解析:(B)章回歷史小說。(C)章回俠義小說。(D)筆記志人小說。
( (B) )19. 下列關於劉義慶生平、文學成就的敘述,何者正確 (A)南宋彭城人,生於東晉 (B)為宋武帝劉裕之姪,後襲封臨川王 (C)性豪邁,好武術,崇法重刑 (D)招聚文士編集圖書,其中較著名的有《世說新語》,亦擅長寓言創作。
解析:(A)南宋→南朝宋。(C)性簡素,寡嗜慾,崇儒好文。(D)無寓言之創作。
( (D) )20. 下列關於《世說新語》的敘述,何者正確 (A)原名《世說新書》,又名《世說》 (B)全書共二十篇,起自〈仇隙〉,終於〈德行〉 (C)全書多記載東漢到唐代間名士的軼聞言行 (D)內容反映當時的社會現象、士族的神采風貌。
解析:(A)原名《世說》,又名《世說新書》。(B)全書共三十六門,起自〈德行〉,終於〈仇隙〉。(C)唐代→東晉。
( (A) )21. 下列人物的言行事蹟,可見於《世說新語》的是:(甲)曹操(乙)王羲之(丙)蘇軾(丁)楊修(戊)韓愈(己)劉伶 (A)(甲)(乙)(丁)(己) (B)(乙)(丙)(丁)(戊) (C)(甲)(丙)(戊)(己) (D)(甲)(乙)(丁)(戊)。
解析:《世說新語》記載的年代為東漢到東晉。(丙)蘇軾為宋代人、(戊)韓愈為唐代人,故未列入。
( (B) )22. 《溫州府志》記載:「墨池,在墨池坊,□□□臨池洗硯於此。」池呈方形,歷代曾多次修繕。現池邊用規整石構築,上繞磚砌欄干。原有宋.米芾所書「墨池」兩字,久已湮沒。今石額所題「墨池」並識,乃清乾隆時溫州總兵黃大謀所題。上引文缺空處宜填入 (A)謝太傅 (B)王羲之 (C)謝道韞 (D)曹孟德。
解析:(B)王羲之以書法著稱,後人尊為「書聖」,「墨池」是紀念王羲之臨池洗筆練就一手好字的故事。米芾:字元章,號海嶽外史,又號鹿門居士。襄陽人,世稱「米襄陽」。倜儻不羈,舉止顛狂,故世稱「米顛」。為文奇險,妙於翰墨,畫山水人物,自成一家。
題幹語譯:《溫州府志》記載:「墨池,就在墨池坊,王羲之在這池邊洗滌硯臺。」
第三部分:閱讀測驗(每題 2 分,共 10 分)
:閱讀下列文字,並回答23.、24.題。
下棋只是為了消遣:其所以能使這樣多人嗜此不疲者,是因為它頗合於人類好鬥的本能,這是一種「鬥智不鬥力」的遊戲。所以瓜棚豆架之下,與世無爭的村夫野老不免一枰相對,消此永晝;鬧市茶寮之中,常有有閒階級的人士下棋消遣,「不為無益之事,何以遣此有涯之生?」宦海裡翻過身最後退隱東山的大人先生們,髀肉復生,而英雄無用武之地,也只好閒來對弈,了此殘生,下棋全是「賸餘精力」的發洩。人總是要鬥的,總是要鉤心鬥角的和人爭逐的。與其和人爭權奪利,還不如在棋盤上多占幾個官;與其招搖撞騙,還不如在棋盤上抽上一車。宋人筆記曾載有一段故事:「李訥僕射,性卞急,酷好弈棋,每下子安詳,極於寬緩。往往躁怒作,家人輩則密以弈具陳於前,訥睹,便忻然改容,以取其子布弄,都忘其恚矣。」(《南部新書》)下棋,有沒有這樣陶冶性情之功,我不敢說,不過有人下起棋來確實是把性命都可置諸度外。我有兩個朋友下棋,警報做,不動聲色,俄而彈落,棋子被震得在盤上跳盪,屋瓦亂飛,其中一位棋癮較小者變色而起,被對方一把拉住,「你走,那就算是你輸了。」此公深得其中之趣。 (梁實秋〈下棋〉)
(註枰:棋盤。髀肉復生:意指自嘆壯志未酬,虛度光陰。鉤心鬥角:比喻用盡心機,明爭暗鬥。「李訥僕射」一段:僕射李訥個性急躁,非常喜歡下棋。每次下棋,情緒就會比較安詳,性情也會比較寬和。每當他急躁發怒時,家人就會偷偷把棋具擺在他的面前,李訥看到後,臉色就和緩下來,心情愉悅,拿起棋子把玩,完全忘記心中的憤怒不快了。《南部新書》,宋朝錢易撰,記唐、五代軼聞舊事。)
(註枰:棋盤。髀肉復生:意指自嘆壯志未酬,虛度光陰。鉤心鬥角:比喻用盡心機,明爭暗鬥。「李訥僕射」一段:僕射李訥個性急躁,非常喜歡下棋。每次下棋,情緒就會比較安詳,性情也會比較寬和。每當他急躁發怒時,家人就會偷偷把棋具擺在他的面前,李訥看到後,臉色就和緩下來,心情愉悅,拿起棋子把玩,完全忘記心中的憤怒不快了。《南部新書》,宋朝錢易撰,記唐、五代軼聞舊事。)
( (B) )23. 依據上文,下列何者並非作者認為下棋能達到的目的 (A)宣洩多餘精力 (B)博取官職名利 (C)閒暇消遣娛樂 (D)得其趣者,能置死生於度外。
( (D) )24. 依據上文,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(A)文中宋人筆記裡提到:李訥的家人藉由下棋,可化解心中怒氣 (B)作者以為人有好鬥的本性,即使下棋都無法使其宣洩、化解 (C)宋人筆記中的故事,以下棋說明人性之差異 (D)文中提到:深得弈棋之趣者,往往能全心投入,達到忘我之境界。
解析:(A)李訥的家人→李訥。(B)下棋可宣洩化解剩餘精力。(C)說明下棋能和緩人的怒氣,使其平心靜氣。
賞析:
梁實秋筆下弈棋百態,亦為人生百態,由下棋切入人生課題的探討。下棋是種消遣娛樂,所謂「觀棋不語真君子,起手無回大丈夫」。透過弈棋,可看出下棋者及觀棋者的真實性情。文中提到人類好鬥,必須有宣洩之處,與其在現實中爭權奪利,不如在棋局上廝殺一番。作者以宋人筆記中的故事為例,說明下棋之功,且呼應前文「人類好鬥的本能」。
:閱讀下列文字,並回答25.~27.題。
顧彥先平生好琴,及喪,家人常以琴置靈床上。張季鷹往哭之,不勝其慟,遂徑上床,鼓琴,作數曲,竟,撫琴曰:「顧彥先頗復賞此不?」因又大慟,遂不執孝子手而出。 (《世說新語.□□》)
( (D) )25. 文中對於張季鷹的行止描寫,可知其個性 (A)平易近人 (B)橫蠻無理 (C)恭謹謙和 (D)落拓不羈。
解析:(D)由其「鼓琴」、「撫琴」、「大慟」、「不執孝子手而出」可推知。落拓不羈:性情疏狂,不受拘束。
( (B) )26. 依據上文內容判斷,本文應歸類於 (A)〈言語〉 (B)〈傷逝〉 (C)〈德行〉 (D)〈容止〉。
解析:從「及喪」、「靈床」、「往哭之」、「慟」可知答案為(B)。
( (C) )27. 依據上文,可推知顧彥先與張季鷹二人情誼是 (A)琴瑟和鳴 (B)舐犢情深 (C)管鮑之交 (D)白頭如新。
解析:(A)比喻夫妻情感和諧融洽。(B)比喻父母疼愛子女之深情。(C)比喻友情深厚。(D)形容朋友相交甚久,彼此仍互不了解,好像新交的一樣。
語譯:
顧彥先一生喜好彈琴,在他去世後,家人就把他經常彈奏的琴放在靈床上。張季鷹前去哭弔他,內心的悲痛達到極點,就直接走到靈床邊彈琴。彈完幾首曲子之後,他撫摸著琴說道:「顧彥先啊,你還能欣賞這
些曲子嗎?」隨即又大哭起來,哭完後,沒有行拉孝子的手加以唁慰之禮,就走出了靈堂。
第四部分:語文表達能力測驗(每題 2 分,共 6 分)
( (D) )28. 閱讀下文,推斷其中錯散文句的排列順序,何者最恰當?「殷仲堪既為荊州,值水儉, (甲)食常五碗盤(乙)飯粒脫落盤席間(丙)雖欲率物(丁)外無餘餚(戊)輒拾以啖之 亦緣其性真素。」 (A)(丙)(乙)(丁)(甲)
(戊) (B)(乙)(丙)(甲)(丁)(戊) (C)(丁)(甲)(戊)(丙)(乙) (D)(甲)(丁)(乙)(戊)(丙)。
(戊) (B)(乙)(丙)(甲)(丁)(戊) (C)(丁)(甲)(戊)(丙)(乙) (D)(甲)(丁)(乙)(戊)(丙)。
解析:由「殷仲堪既為荊州,值水儉」,因論及吃飯問題,故後接(甲)「食常五碗盤」,文意最為妥切;又從文意脈絡發展推斷,後應接(丁);(乙)(戊)連接在一起;而從句型「雖……亦」可判斷「亦緣其性真素」前應接(丙);因此答案選(D)。
題幹語譯:殷仲堪擔任荊州刺史,恰好遇到水災,收成不好。他平日吃飯,桌上飯菜通常只有五碗盤,除外沒有其他菜餚,飯粒掉在盤裡或座席上,往往撿起來再吃。他這種節儉的行為,雖然是想要藉此當做人民的表率,實際上也是出自於他真誠樸素的天性。
( (B) )29. 下列各組成語,何者意義兩兩相近 (A)代人捉刀╱拔刀相助 (B)絕妙好辭╱字字珠璣 (C)慧眼獨具╱目光如豆 (D)鶴立雞群╱標新立異。
解析:(A)比喻代人做事,多指寫文章而言╱出面替人打抱不平。(B)文辭高妙╱形容句子或文章中遣詞用字非常優美。(C)具有獨特眼光或見解╱形容目光短淺,見識狹窄。(D)比喻人的才能超群出眾,不同凡俗╱創立新奇的名目或主張,以表示與眾不同。
( (C) )30. 「每個父親的願望,就是期盼將來能有一位□□□□,帶給女兒幸福快樂的生活。」句中缺空詞語適合填入的選項是:(甲)乘龍快婿(乙)如意郎君(丙)東床嬌客(丁)巾幗英雄 (A)(甲)(乙)(丙) (B)(乙)(丙)(丁) (C)(甲)(丙) (D)(甲)(丁)。
解析:(甲)(丙)好女婿。(乙)理想、滿意的丈夫。(丁)女性英雄。
第五部分:寫作能力測驗(不占分)
讀完了《世說新語》這一課,是否讓你對於王羲之不慕榮利、自然灑脫的表現,心嚮往之?請你以
「任真與任性」為題,說明「只要我喜歡,未必就可以」與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」的差異,進而論述待人處世應有的分際。文長至少五百字。
寫作提示:
1.寫作時可以先「釋題、破題」,並列式的陳述「任真」與「任性」的意涵。
2.針對引文中的提示,說明「只要我喜歡,未必就可以」與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」的差別。
3.書寫時可以記敘兼議論,從正反面去思考並舉例,說明自己的經驗並總結全文。
【參考範文】任真與任性
任真,是一種率真、無偽的人生態度,勇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但是不會傷害到他人的利益。任性,則是一種恣意妄為的人生態度,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」,往往造成他人的困擾卻不以為意。我認為人應該要過著任真自得的生活,而非為所欲為的任性人生。
魏晉六朝時期的文人,苦於時局動盪不安,使他們勇敢追求心靈的自由,欲從禮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,渴望隨性自在的生活。如:王羲之坦腹東床,不慕榮利,就是一種率真無偽的表現,讓我們讀之心生嚮往。能夠勇敢做自己,對自己的人生負責,又不會損害他人的利益,才是待人處世的良方。反觀現在很多人誤解任真自由的真諦,因為任性妄為而造成旁人困擾或受到傷害,這種行為實在不可取。如:任意在馬路上飆車,追求極速的快感,卻讓別人處於危險的情境;呼嘯的車聲、轟隆的引擎聲,使路人心生恐懼,都是一種自私、妄為的表現。
「只要我喜歡,未必就可以」與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」當然有差別,唯有心智成熟的人,才會表現出合理合法的行為。自由,固然是每個人所渴望的,但也要遵守法治的規範與維護眾人的利益。現在的我雖是青少年,也應該學習遵守民主與法治的規範,日後才能正確掌握人我之間相處的分際,任真而不任性,這也才是一位思想豁達、表現成熟的好國民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