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中家商105學年度第一學期
教師專業發展
------教師自主管理
教師教學回饋單
課程名稱:國文
回饋班級:資二3
臺中家商 學年度 第 學期 教學回饋單
課程名稱: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:__________________
班級:_________________ 姓名:________________ 座號:________
項目
|
非常同意
(5)
|
同意
(4)
|
普通
(3)
|
不同意
(2)
|
非常不同意
(1)
|
一 學生自評
|
|||||
1.我會課前預習上課的內容
|
|||||
2.我每次上課會準時出席,並且認真聽講
|
|||||
3.我課後會複習課程的內容
|
|||||
4.我會主動思考問題、問問題
|
|||||
二 老師的教學內容
|
|||||
1.開學時,老師能說明上課的目標與模式
|
|||||
2.準備的內容充實、豐富
|
|||||
3.採用的教材新,不致於老舊
|
|||||
4.採用的教材份量適中
|
|||||
5.採用的教材難易度適中
|
|||||
6.內容實用、扎實、有助於能力的提升
|
|||||
三 老師的教學方法
|
|||||
1.會依課程內容,採用不同的活動,增加變化
|
|||||
2.講解教材時,說明清楚,條理井然
|
|||||
3.授課時,旁徵博引,啟發學生觸類旁通
|
|||||
4.會依課程特質配合教學資源,使教學生動化
|
|||||
5.會依據學生的學習情形,適度調整上課的進度或方法
|
|||||
四 老師的教學態度
|
|||||
1.按時上課,不無故缺席
|
|||||
2.教學認真、負責
|
|||||
3.樂於與同學討論與課程相關之問題
|
|||||
4.會耐心地回答學生的問題
|
|||||
五 老師的評量方式
|
|||||
1.能以適當的方式(如報告、考試、討論等)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
|
|||||
2.評量內容符合教學目標
|
|||||
3.評量份量合宜,難度適中
|
|||||
六 師生關係
|
|||||
1.老師與學生相處融洽,教室氣氛良好
|
|||||
2.老師會主動關心學生,欣賞學生的學習成就
|
|||||
七 其他
|
|||||
綜合而言,我對這門課的教學效果滿意且很有收穫
|
壹、回饋表說明
一、 科目:國文科
四、 日期:105年1月11日
五、 人數:35人
七、 班級基本資料
(一) 女生24人,男生11人。
(二) 一般生34人,特殊生(自閉症)1人
(三) 教師任教期間自105年9月~106年1月
(四) 教師除授課國文科之外,亦兼任該班導師。
貳、回饋表統計
項目
|
非常同意
|
同意
|
普通
|
不同意
|
非常
不同意
| |||||
一、學生自評
| ||||||||||
1.我會課前預習上課內容
|
1(2.9%)
|
3(8.6%)
|
21(60.0%)
|
7(20.0%)
|
3(8.6%)
| |||||
2.我每次上課會準時出席,並且認真聽講
|
7(20.0%)
|
15(42.9%)
|
13(37.1%)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3.我課後會復習上課內容
|
1(2.9%)
|
14(40.0%)
|
19(54.3%)
|
1(2.9%)
|
0(0%)
| |||||
4.我會主動思考問題、問問題
|
2(5.7%)
|
12(34.3%)
|
17(48.6%)
|
3(8.6%)
|
1(2.9%)
| |||||
二、老師的教學內容
| ||||||||||
1.開學時,老師能說明上課的目標與模式
|
8(22.9%)
|
20(57.1%)
|
7(20.0%)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2.準備的內容充實、豐富
|
10(28.6%)
|
17(48.6%)
|
7(20%)
|
1(2.9%)
|
0(0%)
| |||||
3.採用的教材新,不至於老舊
|
11(31.4%)
|
16(45.7%)
|
7(20%)
|
1(2.9%)
|
0(0%)
| |||||
4.採用的教材份量適中
|
11(31.4%)
|
20(57.1%)
|
4(11.4%)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5.採用的教材難易度適中
|
8(22.9%)
|
23(65.7%)
|
4(11.4%)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6.內容實用、扎實、有助於能力的提升
|
7(20%)
|
22(62.9%)
|
5(14.3%)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三、老師的教學方法
| ||||||||||
1.會依課程內容,採用不同活動,增加變化
|
7(20%)
|
15(42.9%)
|
12(34.3%)
|
1(2.9%)
|
0(0%)
| |||||
2.講授教材時,說明清楚,條理井然
|
11(31.4%)
|
15(42.9%)
|
8(22.9%)
|
1(2.9%)
|
0(0%)
| |||||
3.授課時旁徵博引,啟發學生觸類旁通
|
13(37.1%)
|
13(37.1%)
|
8(22.9%)
|
1(2.9%)
|
0(0%)
| |||||
4.會依課程特質配合教學資源,使教學生動化
|
8(22.9%)
|
16(45.7%)
|
11(31.4%)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5.會依學生學習情形,適度調整上課進度或方法
|
12(34.3%)
|
11(31.4%)
|
12(34.3%)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四、老師的教學態度
| ||||||||||
1.按時上課,不無故缺席
|
22(62.9%)
|
12(34.3%)
|
1(2.9%)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2.教學認真、負責
|
18(51.4%)
|
12(34.3%)
|
5(14.3%)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3.樂於與同學討論與課程相關之問題
|
20(57.1%)
|
13(37.1%)
|
2(5.7%)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4.會耐心的回答學生的問題
|
20(57.1%)
|
10(28.6%)
|
5(14.3%)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五、老師的評量方式
|
|
|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1.能以適當的方式(如報告、考試、討論等)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
|
12(34.3%)
|
8(22.9%)
|
15(42.9%)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2.評量內容符合教學目標
|
12(34.3%)
|
15(42.9%)
|
7(20%)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3.評量份量合宜,難度適中
|
11(31.4%)
|
15(42.9%)
|
8(22.9%)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六、師生關係
| ||||||||||
1.老師與學生相處融洽,教室氣氛良好
|
15(42.9%)
|
14(40%)
|
5(14.3%)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2.老師會主動關心學生,欣賞學生的學習成就
|
12(34.3%)
|
15(42.9%)
|
7(20%)
|
0(0%)
|
0(0%)
| |||||
七、其他
| ||||||||||
綜合而言,我對這門課的教學效果滿意且有收穫
|
10(28.6%)
|
17(48.6%)
|
7(20%)
|
0(0%)
|
0(0%)
|
參、回饋單結果分析
一、學生自評
1.學生對於「我會課前預習上課內容」,整體同意度只有11.5%,60.0%普通,28.6%不同意。顯示
學生對「國文」科預習的輕忽與不重視;對於「我課後會復習上課內容」,整體同意度則有42.9%,
普通也有54.3%,二者相較,學生對於課後複習的意願高於課前預習。教師可多提供「課前學習
單」,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上課內容的習慣。
2.對於「我每次上課會準時出席,並且認真聽講」,整體同意度62.9%,37.1%普通。學生尚能自
我要求,對照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的學習表現,普遍有:只要上課認真聽。國文隨便念就可得高
分的錯誤心態。教師應該多督促學生確實做到「課後復習上課內容」,並鼓勵學生自組國文科讀
書小組,以小組的凝聚力與榮譽心,進行小組競賽,讓同學多參與課程的研究與討論。
3.對「我會主動思考問題、問問題」,整體同意度40.0%,48.6%普通,11.4%不同意。原因可能是:
(1)沒有課前預習功課,導致上課時被動吸收上課內容,內容不熟悉,不知從何問起;
(2)可能是教師的教材不夠吸引學生,而缺乏發問的興趣。教師要更留意學生的學習狀況,隨時修正教學策略,協助學生具備「如教師一般吸收、統整教材」的能力。
二、老師的教學內容
1.對於「開學時,老師能說明上課的目標與模式」,整體同意度高達80%,但勾選「普通」選項的
學生仍有20%,這些學生是教師必須注意並加強講解的對象。
2.對「採用的教材新,不至於老舊」整體同意度76.1%;「採用的教材份量適中」整體同意度88.5%;
「採用的教材難易度適中」整體同意度89.6%。顯示學生對目前使用「翰林」版本教材之接受度。
3.對於「準備的內容充實、豐富」整體同意度77.2%、「內容實用、扎實、有助於能力的提升」整
體同意度高達82.9%,顯示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準備充份、引導學習的掌握能力,給予高度的支持
與肯定,教師可以繼續保持目前的教學內容。
三、老師的教學方法
1.對於「會依課程內容,採用不同活動,增加變化」整體同意度62.9%,普通34.3%,不同意2.86。顯示教師可多參加新教學法的研習,將最近流行的翻轉教學法、桌遊卡牌教學模式,融入課堂教學,期使學生能有較活潑化的學習體驗。
2.對於「講授教材時,說明清楚,條理井然」整體同意度74.3%,普通22.9%,不同意0%;「授
課時旁徵博引,啟發學生觸類旁通」整體同意度74.2%,普通22.8%,不同意0%。顯示學生肯
定教師課程的嫻熟度、教學講解、口條表現引導學習的掌握能力。
3.「會依課程特質配合教學資源,使教學生動化」整體同意度68.6%,普通31.4%。顯示教師可
多運用教學媒體輔助學習,適時變化教學活動與策略(如播放供使是名加作品劇集、琵琶行加入
樂器演奏、宋詞加入吟唱演示…)使教學生動化,提高教學效益。
4.其中「會依學生學習情形,適度調整上課進度或方法」的整體滿意度為65.7%,普通34.3%,不
同意0%。顯示在「注意學生個別差異」方面,教師尚有努力的空間。由於國文每週授課四小時,
教材偏多且課程緊湊,為了教學進度,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有所忽略,無法一一指導;日後盡可能
利用課餘實施補救教學、「因材施教」。
四、老師的教學態度
1.對於「按時上課,不無故缺席」整體同意度高達97.0%;「教學認真、負責」整體同意度達85.7%,
顯示大多數學生能充分感受,並願意肯定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用心與熱誠
2.對於「樂於與同學討論與課程相關之問題」整體同意度高達94.2%;「會耐心的回答學生的問題」」
整體同意度高達85.7%,顯示雖然緊湊的上課步調,讓學生無法有更多發問機會,但只要學生有
樂於向學之表現,教師也能開放中午午休與放學之後的時間,讓學生從容發問,適切解決他們的
疑惑。絕大多數學生注意到教師樂於與同學討論與回答問題,是對教師的一大鼓舞力量。
五、老師的評量方式
1.教師使用的評量方式,多為紙筆考試,輔以學習單的評量。對於「能以適當的方式(如報告、考
試、討論等)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」整體同意度58.2%,普通42.9%,不同意0%。顯示學生對考
試下意識的排斥心態;教師也可採用部份課程翻轉教學模式,以報告、討論取代純以考試評量學
生的學習成果。
2.教師認為課堂上應以「課程內容」為主軸,為提升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,每堂上課之初,都會
有已授完或將上課程的相關小考(約10~15題);每課上完,會提供評量卷與習作交互使用。對
於「評量內容符合教學目標」整體同意度77.2%,普通22.8%,不同意0%。教師宜與學生再作觀
念上的溝通。
3.對於「評量份量合宜,難度適中」整體同意度74.3%,普通25.7%,不同意0%。少數學生曾反應
份量過多的問題。教師採用的評量包含黃卷、白卷、習作、閱讀測驗。一般而言,白卷與閱讀測
驗較多課外題,因此難度較高,學生須多思考、反覆練習,否則難以獲得高分;然而魚與熊掌無
法兼得,為了厚植國文實力,評量的份量與內容不得不加深加廣,因此難以兩全其美。而教師出
題時,也該難易適中,避開艱澀冷僻的題型,以免扼殺了學生的學習意願。
六、師生關係
1.對於「老師與學生相處融洽,教室氣氛良好」整體同意度82.9%,普通40%,不同意14.3%。因
為教師身兼該班導師,不時耳提面命,期許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生活常規。與少數屢屢違
法犯紀同學,隱然產生距離。教師應注意此一訊息,並在輔導工作、講話態度委婉方面,再作加
強與練習。
2.對於「老師會主動關心學生,欣賞學生的學習成就」整體同意度80%,普通20.0%,不同意%。
顯示「教師與學生互動良好,學習氣氛佳」。教師除了繼續保持教學熱忱之外,也該特別關心勾
選「普通」選項20%的「無感」學生,讓他也能與教師有良好互動,樂在國文學習之中。
七、其他
對於「綜合而言,我對這門課的教學效果滿意且有收穫」整體同意度80.0%,普通20%,不同意%
顯示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與成效的肯定,但在國文相關的學習,尚有不同需求,如有形的文學知識與無形的思想、情意、價值觀等,這都是教師可以努力的方向。
肆、教學省思
多年的教學經驗,常使教師偏愛或習慣某些教學模式,甚或設定框架,要求學生配合,忽略因材施教的落實,也忽視教師本身或教學過程的盲點。透過這次的教學回饋分析,除了全面瞭解學生的各種學習需求與多元聲音外,也重新省視自己的教學內容、教學方法、教學態度與專業素養;從學生回饋的正反意見中,得以調整自我的教學內涵與技巧,對學生付出更多的關心,精進他們的國文能力,並從中尋找到自我提昇的契機。
由於高中職課程相較國中,學習層面雖有加深加廣,重點、題型卻極為相似;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態度已趨定型,對國文無強烈企圖心。身為國文科教師,除了要求並帶領學生利用上課前的零碎時間(小考或誦讀課文),也須強化學生視覺、聽覺的印象,;在授課過程中,以提問訓練同學思考、溫故知新、掌握重點的能力。讓學生在升學考試之餘,也能以文學來參照生活的小確幸,體驗多變的人生風景,找到文化薪傳的恆久價值。道路漫長,任憑風雨,仍須堅持努力下去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