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1
1. (B) 〈工之僑為琴〉:「而不早圖之。」句中「而」字的意思是 (A)而且 (B)如果 (C)你 (D)卻是。
2. (C) 在文章的末段,提出總評全文的文句稱為「論贊體」,下列書籍或文章中,何者沒有這樣的體裁 (A)〈傷仲永〉 (B)《郁離子》 (C)《春秋》 (D)《史記》。
解析:(A)末有「王子曰」。(B)末有「郁離子曰」。(D)末有「太史公曰」。
3. (C) 下列對聯,何者與劉基事蹟相關 (A)風物正淒然,望渺渺瀟湘,萬水千山皆赴我╱江湖常獨立,念悠悠天地,先憂後樂更何人 (B)壯士奮揮椎,報韓已落秦山膽╱大王煩借箸,榮漢終函項羽頭 (C)太鶴訪高蹤,蔓草斜曛文成宅╱真龍資元輔,奇門祕略郁離書 (D)猶留正氣參天地╱永剩丹心照古今。
解析:(A)「先憂後樂」:范仲淹〈岳陽樓記〉一文中有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。出自楊度題岳陽樓。(B)判斷關鍵:「壯士奮揮椎」、「報韓」,張良。張良曾雇力士以椎擊秦王。出自陝西留壩縣留侯廟聯。(C)判斷關鍵:「郁離」,劉基。出自劉基祠聯。(D)判斷關鍵:「正氣」、「丹心」,文天祥。出自文天祥祠聯。
4. (D) 〈詬食〉:「夫人必自侮,而後人侮之。」意近於下列孔子所講的哪一段話 (A)當仁,不讓於師 (B)克己復禮為仁 (C)君子求諸己,小人求諸人 (D)小子聽之!清斯濯纓,濁斯濯足矣,自取之也
解析:(A)孔子勉人勇於行仁,凡仁之所在,雖師長也不必謙讓。出自《論語.衛靈公》。語譯:當我們面對行仁之事時,即使老師當前,也不必謙讓,可以勇敢的去做。(B)說明實踐仁德,在克己復禮。出自《論語.顏淵》。語譯:克制自己的私欲,使每件事都歸於禮,這就是行仁的方法。(C)孔子說明君子、小人為人處事態度的不同。出自《論語.衛靈公》。語譯:君子常責求自己,小人卻責求別人。(D)人之在世,禍福皆由自取。出自《孟子.離婁》上。語譯:徒弟們聽到了吧!水清就用來洗帽帶,水濁就用來洗腳了,清濁所用不同,是那水自找的。
5. C(甲)而狗「嗥」於下:(乙)「詬」食者:(丙)不「腆」以贈子:(丁)投「匕」箸:(戊)又謀諸「篆」工:(己)金聲而玉「應」:(庚)作古「窾」焉:。上列「 」中的字,讀音正確的選項是 (A)(甲)(乙)(丙)(己)(庚) (B)(乙)(丙)(丁)(戊) (C)(甲)(乙)(丁) (D)(戊)(己)(庚)。
6. (B) 〈工之僑為琴〉:「工之僑聞之,嘆曰:『悲哉世也!豈獨一琴哉?莫不然矣!』」工之僑所感嘆的是 (A)同是天涯淪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識 (B)世人弄虛造假,互相欺騙 (C)不是一番寒徹骨,爭得梅花撲鼻香 (D)夫人必自侮,而後人侮之。
解析:(A)出自白居易〈琵琶行〉。語譯:同是淪落天涯之人,即使是初次相逢,但遭遇相同就能相互了解,又何必要曾經相識呢。(C)出自唐.黃檗希運《宛陵錄》。語譯:不經過一番凜冽刺骨的寒冷,哪有梅花撲鼻的香氣呢?
7. (C) (甲)詬食者:邊罵邊吃的人(乙)館人:善於管理的人(丙)斷紋:裂紋(丁)希世:世上少有(戊)篆工:雕刻圖章文字的工匠。上列的詞語解釋,正確的選項是 (A)(甲)(乙)(丙) (B)(乙)(丁)(戊) (C)(甲)(丙)(丁)(戊) (D)(甲)(乙)(丙)(丁)(戊)。
解析:(乙)旅館的主人。
8. (A) 〈工之僑為琴〉:「朞年出之,抱以適市。」的「適」字,意同於下列哪一個選項 (A)子「適」衛,冉有僕 (B)削足「適」履 (C)無「適」無莫 (D)安「適」自在。
解析:題幹與(A)往。(A)出自《論語.子路》。語譯:孔子到衛國去,冉有替他駕車。(B)相合、相當。削足適履:比喻勉強遷就,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。(C)專主、作主。無適無莫:指對於人事沒有偏頗及厚薄之分。(D)舒服、自得。
9. (A) 下列各組有關動物的成語,何者前後皆是負面的意思 (A)偷雞摸狗/犬馬聲色 (B)飛燕游龍/飛龍在天 (C)賣狗懸羊/馬革裹屍 (D)沐猴而冠/目無全牛。
解析:(A)偷竊的行為(負面)/比喻喜好聲色等享樂、不務正業的行為(負面)。(B)形容美人體態的輕盈柔美(正面)/比喻帝王在位(正面)。(C)表裡不一,欺騙矇混(負面)/比喻英勇作戰,效命沙場(正面)。(D)譏諷徒具衣冠而沒有人性的人(負面)/比喻技藝純熟高超(正面)。
10. (C) 旅館主人送狗給好詬食者的真正用意為何 (A)表達微薄敬意,以示禮貌 (B)狗能招財,以示祝福 (C)暗示狗如其人,以表侮辱 (D)擔心他遭搶劫,以防不測。
L3
11.(D) 下列記之名篇,何者以「獨抒性靈,不拘格套」的審美觀取勝 (A)〈桃花源記〉 (B)〈墨池記〉 (C)〈梅花嶺記〉 (D)〈晚遊六橋待月記〉。
解析:(B)闡述學習貴在有恆的道理。(C)全祖望於乾隆年間客居揚州,登上梅花嶺,憑弔史可法,並以悲壯筆調描繪民族英雄史可法「明知勢不可為」,卻仍慷慨面對、視死如歸的崇高形象;並兼敘相關人物之貞烈義行,以供後人效法。(D)作者袁宏道為公安派的代表人物。
解析:(B)誇飾、借代。
13.(A) 依本文判斷,若要欣賞西湖最美的景致,應該在下面哪個選項所說的月分前往 (A)故人西辭黃鶴樓,煙花三月下揚州 (B)五月不可觸,猿聲天上哀 (C)八月蝴蝶黃,雙飛西園草 (D)輪臺九月風夜吼,一川碎石大如斗。
解析:依「西湖最盛,為春為月。」可知須選春天的月分。(A)三月:春天。語譯:老朋友從西方離開了黃鶴樓,在三月春光正好的時候,他要到揚州去。出自李白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〉。(B)五月:夏天。語譯:五月江水暴漲,灩澦堆幾乎全沒在水中,行船時更要小心,千萬不可靠近它啊!三峽兩岸山中的猿鳴聲,啼聲哀切,彷彿從天上傳來。出自李白〈長干行〉。(C)八月:秋天。語譯:八月時黃蝴蝶到處紛飛,雙雙飛舞在西園草地上。出自李白〈長干行〉。(D)九月:秋天。語譯:九月輪臺的風,整夜在狂吼,走馬川水中的石頭像斗般巨大。出自岑參〈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西征〉。
14. (C) (甲)石簣「數」為余言(乙)勝負之「數」(丙)「數」見不鮮(丁)今夫弈之為「數」,小數也(戊)不可勝「數」。上列「數」字解釋為「屢次」的是 (A)(甲)(戊) (B)(丁)(戊) (C)(甲)(丙) (D)(乙)(丁)。
解析:(乙)命運。(丁)技藝。出自《孟子.告子》上。語譯:現在以下圍棋的技藝為例而言,這只是個小技藝。(戊)計算。
15.(B) 有關〈晚遊六橋待月記〉的敘述,下列何者正確 (A)破筆洗鍊精巧,道出西湖之美在秋月 (B)描寫紅花綠葉,加上紅男綠女人潮的「豔冶」,以及清晨和黃昏湖光山色的「濃媚」,都是映襯「月景」的「別是一種趣味」 (C)作者都在午、未、申三時遊湖,而杭人卻獨鍾於最為濃媚的朝夕之景 (D)按空間的轉換謀篇布局,可做為一般遊記的寫法典範。
解析:(A)道出西湖之美在春天,特別是春天的月夜。(C)杭人只知在午、未、申三時遊湖,作者卻獨鍾於最為「濃媚」的朝夕之景。(D)跳脫時空,作者以個人的審美感受為主線,藉自己對西湖景致的獨特欣賞,來表現作者異於俗士的審美觀點。
17.(D) 「青山有幸埋忠骨/白鐵無辜鑄佞臣」,西湖附近埋葬了許多歷史人物,上述對聯所描述的人物是哪一位 (A)林逋 (B)于謙 (C)秋瑾 (D)岳飛。
解析:(A)北宋錢塘人。性恬淡好古,隱居西湖孤山,以植梅養鶴為樂,世稱「梅妻鶴子」。詩風淡遠,多寫隱居生活和淡泊心境,卒諡和靖先生。著有《和靖詩集》、《西湖紀逸》等。(B)明.浙江錢塘人。永樂進士,著有《于肅愍公集》傳世。(C)浙江省山陰人,號鑑湖女俠。工詩詞,性任俠,後東渡日本入同盟會,以革命為職志,歸國提倡女學。因響應徐縞摬起義而被害,葬於杭州西湖。有《秋瑾集》傳於世。(D)為宋朝名將。事母至孝,家貧力學。宣和中,以驍勇戰士接受召募,隸留守宗澤部下,屢破金兵,高宗手書「精忠岳飛」四字,製旗賜之。大破金兵於郾城,惜宰相秦檜力主和,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,召還,誣以罪而死於獄,後宋孝宗遷葬於西湖棲霞嶺下,有《岳武穆集》傳於世。題幹語譯:青山何其有幸,精忠岳飛埋葬於此/白鐵何其無辜,被用來鑄秦檜夫婦等奸人的塑像18. (D) (甲)韓愈:發揚道家學說(乙)歐陽脩:文以載道(丙)袁宏道:肯定通俗文學的價值(丁)方苞:嚴標義法。以上文人與文學理論的配對說明,正確的選項是 (A)(甲)(乙) (B)(甲)(丙) (C)(乙)(丁) (D)(丙)(丁)。
解析:(甲)發揚儒家學說。(乙)明道致用。
19.(B) (甲)西湖最「盛」,為春為月(乙)今歲春雪甚「盛」(丙)羅紈之「盛」,多於隄畔之草(丁)一日之「盛」,為朝煙,為夕嵐。上述「盛」字皆出自〈晚遊六橋待月記〉,字義兩兩 相同的選項是 (A)全同 (B)(甲)(丁)同;(乙)(丙)同 (C)(甲)(乙)同;(丙)(丁)同 (D)(乙)(丁)同;(甲)(丙)同。
解析:(甲)(丁)美。(乙)(丙)多。
L5
20.(A) 下列何者為歌詠醉翁亭的對聯 (A)泉聲如聽太守操,海日已照琅邪山 (B)海右此亭古,濟南名士多 (C)去老范一千年,後樂先憂,幾輩能擔天下事 (D)誰云一去不返,聽樓中玉笛,又吹起黃鶴高飛。
解析:(A)判斷關鍵:「太守」、「琅邪山」,醉翁亭。出自安徽馮公祠對聯。(B)判斷關鍵:「此亭」、「濟南」,歷下亭。唐詩人杜甫曾兩次遊歷濟南與書法家李邕宴飲於歷下亭。出自杜甫詩句,清代何紹基書寫。濟南大明湖聯。(C)判斷關鍵:「老范」、「後樂先憂」,岳陽樓。出自岳陽樓對聯。(D)判斷關鍵:「一去不返」、「黃鶴高飛」,黃鶴樓。出自武昌黃鶴樓何紹基題聯。
21.(B) 〈醉翁亭記〉:「漸聞水聲潺潺」,句中「潺潺」是狀聲詞,下列詞語何者亦屬之?(甲)浩浩湯湯(乙)濺濺(丙)錚錚鏦鏦(丁)淙淙(戊)油油(己)窸窸窣窣(庚)潺潺 (A)4 (B)5 (C)6 (D)7
解析:(甲)水流廣大湍急。(乙)狀聲詞,形容流水的聲音。(丙)形容清脆的聲響。(丁)狀聲詞,形容流水聲。(戊)草木有光澤的樣子。(己)形容細碎而斷續的摩擦聲。
22. (A) 下列有關記類文章的說明,何者正確 (A)柳宗元〈永州八記〉寫永州八景,讀來歷歷在目,被譽為山水遊記的典範 (B)王安石〈遊褒禪山記〉以記敘人物為主,屬於人事雜記 (C)曾鞏〈墨池記〉闡述學習貴在有恆的道理,為山水遊記之名篇 (D)錢公輔〈義田記〉記晏子愛民如子的義行,為人事雜記之名篇。
解析:(B)由遊歷褒禪山,體會為學處事之道。屬於山水遊記。(C)為臺閣名勝記。(D)記范仲淹購置義田的始末,襯托范公的高義。
23.(A) 下列句義說明,何者正確 (A)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」,「蔚然」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(B)「雲歸而巖穴暝」,意謂傍晚雲霧散開而山谷幽暗 (C)「得之心而寓之酒」意謂遊山玩水之樂,透過喝酒而更強烈 (D)「佳木秀而繁陰」是描寫琅邪山間的春景。
解析:(B)傍晚雲霧聚集山間。(C)領會在心裡,寄託在酒中。(D)夏景。
24. (B) 下列詩句所描寫的時間,何者與「雲歸而巖穴暝」相同 (A)上下天光,一碧萬頃 (B)向晚意不適,驅車登古原 (C)葉上初陽乾宿雨,水面清圓,一一風荷舉 (D)東風夜放花千樹,更吹落,星如雨。
解析:題幹:傍晚。(A)由「上下天光」可知是白天。出自范仲淹〈岳陽樓記〉。語譯:天光水色上下相連,一片碧綠廣大無邊。(B)由「向晚」可知是傍晚。出自李商隱〈登樂遊原〉。語譯:傍晚時,因為心中感覺有些不愉快,於是駕著馬車,到樂遊原散心。(C)由「初陽」可知是早晨。出自周邦彥〈蘇幕遮〉。語譯:荷花雨後正盛開,日出之後,荷葉上雨珠漸漸蒸乾。清平的水面上,挺立著一枝枝在風中搖擺的荷花。(D)由「星如雨」可知是夜晚。出自辛棄疾〈青玉案〉。語譯:元宵夜,燈火繁盛,彷彿東風吹拂,使千棵樹綻放鮮花,又如將空中的繁星吹落,像陣陣流星雨。
25.(B) 〈醉翁亭記〉:「若夫日出而林霏開,雲歸而巖穴暝,晦明變化者,山間之朝暮也。」所描寫的景色變化,最接近於下列何者 (A)春和景明,波瀾不驚 (B)朝暉夕陰,氣象萬千 (C)而或長煙一空,皓月千里 (D)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。
解析:題幹與(B)皆是指朝暮景色變化。(A)描寫春日景色。出自范仲淹〈岳陽樓記〉。語譯:至於春日天氣晴朗,陽光普照,水波平靜。(B)出自范仲淹〈岳陽樓記〉。語譯:從早到晚景象變化極大。(C)描寫月夜之景。出自范仲淹〈岳陽樓記〉。語譯:有時煙霧全部消散,皎潔的明月普照千里大地。(D)描寫繁花盛開。出自陶淵明〈桃花源記〉。語譯:青草芬芳鮮美,落花繁多。
26. (B) 下列有關〈醉翁亭記〉的敘述,正確的選項是 (A)全文是以「醉」字為主線,環環相扣,層層生發 (B)寫景由遠而近、由外圍而核心 (C)寫景順序:環滁皆山à琅邪山à西南諸峰à讓泉à醉翁亭 (D)全文以朝暮變化、四季變化、動靜對比、今昔對比,表現優雅情趣的美感。
27.(A) 下列詞語與「母教」有關的是:(甲)畫荻教子(乙)孟母三遷(丙)斷虀畫粥(丁)趨庭之教(戊)程門立雪 (A)(甲)(乙) (B)(丙)(丁) (C)(乙)(戊) (D)(丁)(戊)。
解析:(甲)歐陽脩家境貧寒,買不起紙筆,母親鄭氏遂以蘆荻代筆,在沙土上書寫,教歐陽脩識字作文。(乙)孟子的母親為激勵孟子勤奮好學,曾為選擇環境而搬家三次,終於把孟子培養成一代大儒。後遂以此形容家長為教育子女,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所花的苦心。(丙)宋代名臣范仲淹少時家境貧苦,在長白山僧舍讀書,每天以二升 粟煮粥,過夜凝結後,以刀劃為四塊,早晚取食二塊,再切一些醃菜佐食。虀,音,用來調味的辛辣食物或菜末,同「齏」。或指細切的鹹菜、醬菜。(丁)指孔子之子伯魚趨而過庭,並聞孔子言《詩》、《禮》事。(戊)宋代游酢、楊時拜見程頤,剛好碰上程頤坐著小睡,二人不敢驚動他,便站著等待,程頤醒來時,門外已下雪一尺多深。後用以比喻尊敬師長和虔誠向學。
28.(A) 下列各詩所描述的季節,何者與「水落而石出者」相同 (A)六出飛花入戶時,坐看青竹變瓊枝 (B)停車坐愛楓林晚,霜葉紅於二月花 (C)五月榴花照眼明,枝間時見子初成 (D)便覺眼前生意滿,東風吹水綠參差。
解析:(A)判斷關鍵:「六出飛花」,冬。因雪似花瓣分為六片,故稱為「六出」。出自高駢〈對雪〉。語譯:下雪了,雪花飄舞著飛入了窗戶,青竹被白雪覆蓋,我坐著欣賞這美景,一枝枝青竹就像精雕細琢的白玉雕塑品。(B)判斷關鍵:「楓林」、「霜葉」,秋。出自杜牧〈山行〉。語譯: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黃昏時的楓林美景,經霜的楓葉一片火紅,比二月的春花還要豔麗呢!(C)判斷關鍵:「五月榴花」,夏。出自韓愈〈榴花〉。語譯:五月榴花如火,明豔照人,枝頭上時常看見初長成的石榴果實。(D)判斷關鍵:「東風」(春風),春。出自張栻〈玄春日楔亭偶成〉。語譯:眼前一片欣欣向榮,大地顯得生氣勃勃,即使是水面上東風所吹起的波紋,也都蕩漾著綠意。
29.(A) 關於韓愈與歐陽脩的比較,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(A)韓愈詩風奇險怪誕,歐陽脩詞風婉約清麗 (B)皆擅長詩詞,為重要的散文大家 (C)韓愈為唐代古文運動第一人,歐陽脩為北宋文壇盟主 (D)柳宗元稱韓愈:「文起八代之衰,道濟天下之溺」。
解析:(B)韓愈不擅寫詞,且為唐代人,唐代詞之發展尚未興盛。(C)韓愈並非唐代古文運動第一人,先驅者為陳子昂、李華等人。(D)柳宗元à蘇軾。出自蘇軾〈潮州韓文公廟碑〉。語譯:韓愈的文章振興東漢、魏、晉、宋、齊、梁、陳、隋八個朝代以來的衰弱風氣,韓愈所秉持的道統救濟天底下所有沉溺的人。
30.(C) 下列有關歐陽脩的敘述,何者正確 (A)字永叔,號醉吟先生,晚號六一居士 (B)是南宋詩文革命的領袖,反對北宋浮豔晦澀的文風 (C)力主明道致用,積極提拔後進 (D)著有《新五代史》、《舊唐書》。
L7
31.(B) 下列有關古體詩與近體詩的比較,何者正確 (A)唐詩創作繁複,近體詩興起,不再有人繼續創作古體詩 (B)古體詩以五言、七言為主,近體詩主要類別有律詩和絕句,其中又各有五言、七言之別 (C)古體詩與漢賦同為漢代詩歌的雙葩;近體詩則為唐代新興的文體 (D)古體詩不分平仄、可換韻、可合樂而歌;近體詩則限押平聲韻、不得換韻。
解析:(A)仍繼續有人創作樂府詩、古體詩。(C)古體詩和樂府詩是漢代詩歌之雙葩。(D)古體詩徒誦不歌。
32. (D) 下列詩句,何者沒有呈現懷古傷逝的情懷 (A)鳳凰臺上鳳凰遊,鳳去臺空江自流。吳宮花草埋幽徑,晉代衣冠成古邱 (B)朱雀橋邊野草花,烏衣巷口夕陽斜。舊時王謝堂前燕,飛入尋常百姓家 (C)昔人已乘黃鶴去,此地空餘黃鶴樓。黃鶴一去不復返,白雲千載空悠悠 (D)多情卻似總無情,唯覺樽前笑不成。蠟燭有心還惜別,替人垂淚到天明。
解析:(A)出自李白〈登金陵鳳凰臺〉。語譯: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遊過,如今鳳凰飛走了,剩下這座空臺,只有長江的水滾滾流著。當年吳王宮苑的花草已埋在幽僻的小徑下,晉代的那些名門世族如今也已剩一堆古墓了。(B)出自劉禹錫〈烏衣巷〉。語譯:朱雀橋邊的野草開花了,烏衣巷口夕陽西斜。舊時棲息在王、謝貴族宅第堂前的燕子,今已飛向平民百姓家中。(D)出自杜牧〈贈別〉。語譯:越是多情卻越顯得無情,離別宴席上,一點笑容都擠不出來。蠟燭的燭心,像人的心一樣,為
33. (C) 下列詩句,何者與杜甫〈石壕吏〉悲天憫人的情懷相同 (A)吳楚東南坼,乾坤日夜浮 (B)江流石不轉,遺恨失吞吳 (C)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(D)細草微風岸,危檣獨夜舟。
解析:(A)語譯:古代的吳國和楚國因洞庭湖的遼闊寬廣而分成東西兩部分,從(岳陽樓)城樓放眼望去,整個天地好像日夜在湖面上浮動。出自〈登岳陽樓〉。(B)語譯:儘管長江水日日夜夜不停奔流,八陣圖的石堆依然屹立不動,只是劉備吞吳失計,破壞了諸葛亮「聯吳抗曹」的基本策略,而成了千古憾恨哪!出自〈八陣圖〉。(C)語譯:怎麼才能得到千萬棟寬敞高大的房子,庇護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,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。出自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〉。(D)語譯:微風吹拂著岸邊的小草,高高豎起桅杆的孤船,在夜晚的江邊停靠。出自〈旅夜書懷〉。
34. (B) 下列哪些成語可用來形容〈石壕吏〉一詩中所描寫的主題?(甲)率獸食人(乙)視民如傷(丙)解民倒懸(丁)官虎吏狼(戊)顛沛流離 (A)(甲)(乙)(丙) (B)(甲)(丁)(戊) (C)(乙)(丙)(戊) (D)(丙)(丁)(戊)。
解析:(甲)比喻虐政害民。(乙)看待人民如同對傷患,唯恐有所驚擾。形容在上位者對人民愛護之深。(丙)比喻解救人民於困苦之境。倒懸,縛人兩足倒掛。比喻極為困苦。(丁)官吏貪婪殘暴,有如虎狼。(戊)遭受挫折,生活困迫不安。
35.(D) 翔翔到黃鶴樓進行尋幽訪勝知性之旅,他在當地可能看見下列哪副楹柱對聯 (A)仙從天上謫/月向水中撈 (B)翁去八百載,醉鄉猶在/山行六七里,亭影不孤 (C)德配天地,泗水文章昭日月/道貫古今,杏壇禮樂冠華夷 (D)何時黃鶴重來?且自把金樽,看洲渚千年芳草/今日白雲尚在,問誰吹玉笛,落江城五月梅花。
解析:(A)由「仙、天上謫、月、水中」可判知是太白樓。(B)由「翁、醉、山行六七里、亭」可判知是醉翁亭。(C)由「泗水文章、杏壇」可判知是孔廟。(D)由「黃鶴、金樽、洲渚、芳草、白雲、玉笛」可判知是黃鶴樓。
36. (C) 關於杜甫,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(A)字希文,自稱杜陵布衣,又號少陵野老 (B)其詩反映社會,表現人生,是晚唐社會派詩人 (C)其詩多傷時憂國,反映離亂的時代,有「詩史」的美稱 (D)世稱杜工部,所作〈石壕吏〉是樂府詩。
37. (A) 〈黃鶴樓〉:「黃鶴一去不復返,白雲千載空悠悠。」此句寄寓何種感慨 (A)歲月永恆,人事無常 (B)千年往事,難以想像 (C)天地悠悠,學海無涯 (D)山光水色,白雲為伴。
38. (C) 〈石壕吏〉:「一男附書至,二男新戰死。□□□□□,□□□□□!室中更無人,惟有乳下孫。」詩中缺漏的二句依序為 (A)急應河陽役/猶得備晨炊 (B)吏呼一何怒/婦啼一何苦 (C)存者且偷生/死者長已矣 (D)有孫母未去/出入無完裙。
39.(B) 〈黃鶴樓〉:「日暮鄉關何處是?煙波江上使人愁。」與下列何句詩意近似 (A)總為浮雲能蔽日,長安不見使人愁 (B)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明 (C)風鳴兩岸葉,月照一孤舟 (D)恨到歸時方始休,月明人倚樓。
解析:(A)純粹是由懷古而引發懷君之思,加以感傷自己因遭小人讒言所害而被貶謫,登上鳳凰臺,望不見長安,一時觸景傷情而寫下這首詩。出自李白〈登金陵鳳凰臺〉。語譯:只因為浮雲遮蔽太陽,無法看到長安,使人心中十分愁悶。(B)是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,寄託縈懷家國之情。出自杜甫〈月夜憶舍弟〉。語譯:露從今夜才覺得白,月是故鄉的最明亮。(C)這首詩寫夜泊桐江的孤寂和對友人的思念。出自孟浩然〈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〉。語譯:風吹著兩岸枝葉,沙沙作響,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葉孤舟。(D)寫一位女子倚樓懷人。出自白居易〈長相思〉。語譯:怨恨何時才有盡頭?除非你歸來才會罷休;一輪皓月當空照,只有一人獨自倚樓。
9
40. (B) 下列詩詞中,有關詠懷三國時期孔明事蹟的選項是 (A)雄姿英發。羽扇綸巾,談笑間,檣櫓灰飛煙滅 (B)功蓋三分國,名成八陣圖,江流石不轉,遺恨失吞吳 (C)折戟沉沙鐵未銷,自將磨洗認前朝。東風不與周郎便,銅雀春深鎖二喬 (D)天地英雄氣,千秋尚凜然。勢分三足鼎,業復五銖錢。
解析:(A)判斷關鍵:「羽扇綸巾」,形容周瑜談笑用兵的樣子;「檣櫓灰飛煙滅」,吳國以水軍出名,表示由周瑜帶的水軍所向無敵,將曹軍戰船完全焚毀。因此可知為詠周瑜。出自蘇軾〈念奴嬌.赤壁懷古〉。語譯:英姿雄偉,神采煥發。手拿羽毛扇,頭戴青絲巾,在談笑用兵之間,強大的曹軍戰船就被燒得煙灰四散。(B)判斷關鍵:「八陣圖」,古代作戰時的一種陣法,相傳為三國諸葛亮所作。出自杜甫〈八陣圖〉。語譯:諸葛亮的功業是三國時第一,創製了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。江水沖不動八陣圖的石頭,而令他遺憾的是劉備失策伐吳。(C)判斷關鍵:「東風不與周郎便」,在赤壁戰役中,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勝了敵軍;「銅雀春深鎖二喬」大喬乃孫策婦,小喬為周瑜婦,由此可知為詠周瑜。出自杜牧〈赤壁〉。語譯:折斷的戈戟沉沒在泥沙中,上面鐵鑄部分還沒有腐蝕掉;將它清洗並磨光後,認出是三國赤壁之戰時遺留下來的武器。想到當年若不是東風助力,讓周瑜火攻曹操船隻的戰術成功,恐怕吳國絕色美女大、小喬就要被曹操深鎖在銅雀臺了。(D)判斷關鍵:「勢分三足鼎」,指劉備和曹操、孫權三分天下;「五銖錢」,一種古代錢幣,始鑄於漢武帝,重五銖,上有篆體「五銖」二字,自漢迄隋,皆有冶鑄,大小不一。由此可知為詠劉備。出自劉禹錫〈蜀先主廟〉。語譯:劉備的英雄氣概真可謂頂天立地,經歷千秋萬代至今依然威風凜凜。戰亂局勢中與魏、吳鼎足三分天下,雄心勃勃立誓復興漢室。
42. (D) 下列〈出師表〉的文句,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(A)先帝創業未半,而中道崩阻 (B)宮中府中,俱為一體,郅罰臧否,不宜異同 (C)愚以為宮中之事,事無大小,悉以咨之,然後施行,必能俾補闕漏,有所廣益 (D)後值傾覆,受任於敗軍之際,奉命於危難之間,爾來二十有一年矣。
46. (C) 下列關於上書之敘述,何者錯誤 (A)古代人臣言事於君曰上書 (B)漢分章、奏、表、議四種 (C)章以彈劾官員,奏以感謝皇恩,表以陳述事情,議以提出異議 (D)諸葛亮〈出師表〉、李密〈陳情表〉為其中名篇。
47. (D) (甲)妄自「菲」薄:(乙)纏綿「悱」惻:(丙)傳出「緋」聞:(丁)「蜚」短流長:(戊)惡意「誹」謗:(己)「斐」然成章:。上列「 」中的字,讀音正確的選項是 (A)(甲)(乙)(丙)(丁) (B)(乙)(丙)(戊)(己) (C)(甲)(丁)(戊)(己) (D)(甲)(乙)(丁)(戊)。
解析:(乙)纏綿悱惻:情感深刻而又哀婉動人。多用來形容小說、戲劇中的故事情節。(丙)。緋聞:比喻感情、婚姻方面的傳聞。(丁)蜚短流長:流傳於眾人之口的閒言閒語。(己)。斐然成章:形容言語或文章富有文采,且成章法。常用來稱讚別人的文章。斐然,有文采的樣子。
49. (B) 「□罰臧否/□勞無功/遷□流離/山勢□峭/長途跋□/棄若敝□」,上列□內的字,依序應填入的是 (A)陡/徙/蓰/陟/涉/徙 (B)陟/徒/徙/陡/涉/屣 (C)陡/徒/蓰/陟/涉/屣 (D)陟/徒/屣/陡/涉/徙。
解析:賞善罰惡/白白浪費精力,沒有任何效益/遷移而流亡離散/山的坡度很大、高直峻立/形容路程長遠,行走艱辛/比喻毫不可惜。
50. (C) 〈出師表〉: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,宜付有司,論其刑賞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。」此段文句旨在勸諫後主應該 (A)勵精圖治,攘除姦凶 (B)諮諏善道,察納雅言 (C)賞罰分明,無所偏私 (D)開張聖德,裨補闕漏。
附錄
52. (D) 郁永河〈土番竹枝詞〉:「縣城西去是柴城,村婦番婆結伴行;多少山花偏不戴,昂頭任重步輕盈。」從此詩的內容判斷,應是描寫原住民的婦女擅長 (A)耕種 (B)妝扮 (C)健走 (D)頂物。
解析:(D)由「山花偏不戴」、「任重步輕盈」可知為「頂物」。題幹語譯:往縣城的西方走去是柴城,一起結伴而行的原住民婦女,有多少美麗漂亮的山花偏偏不戴,頭上頂著重重的物品,走起路來卻步伐輕快活潑。
53. (C) 下列〈北投硫穴記〉的文句,何者可見入山之初,山路難行的情狀 (A)望前山半麓,白氣縷縷,如山雲乍吐 (B)坐莽葛中,命二番兒操楫 (C)草下一徑,逶迤僅容蛇伏 (D)風過葉落,有大如掌者。
解析:(A)寫硫氣像山雲吐出。(B)表明交通工具。(D)呈現樹葉闊大、隨風飄落的壯觀畫面。
54. (C) 下列皆是〈北投硫穴記〉中對溫泉大溪自然景觀的描寫,何者說明錯誤 (A)「越峻坂五六」,寫出此段旅程的艱難高險 (B)「以一指試之,猶熱甚。」印證導人「沸泉」之語 (C)「與石皆作藍靛色」,呈現番人染衣、洗濯染汙溪水之狀 (D)「扶杖躡巉石渡」,寫小心翼翼往硫穴前進。
解析:(C)寫溪水之深,因水色越深,水域越深。
55. (D) 下列有關郁永河的敘述,正確的選項是 (A)字滄浪,元代人 (B)屢試不第,絕意不仕,性喜遊歷,不避險阻 (C)因福州火藥庫失火全毀,郁永河是主其事的官吏,故要負責賠償,來臺採硫 (D)居臺灣期間,寫下《裨海紀遊》,記錄來臺的海上經歷和在臺其間所見所聞。
57. (B) 〈北投硫穴記〉:「蓋周廣百畝間,實一大沸鑊。」是描寫 (A)暑氣蒸鬱 (B)硫穴的大小及狀態 (C)煮硫之鑊巨大無比 (D)百畝之田,地熱如炙,乃因以鍋煮硫。
58. (A) 下列各組「 」內的字詞,何者意思兩兩 相同 (A)復入「深林」中,林木蓊翳/還就「深林」小憩,循舊路返 (B)視草色萎黃無「生意」/小本「生意」,銀貨兩訖,恕不賒欠 (C)「蓋」與竹笋同理/余身乃行鑊「蓋」上 (D)楠之始生,已具「全體」/班際大掃除,「全體」總動員。
解析:(A)幽深的樹林。(B)生命力、生機/商業的買賣。(C)大概/有覆蓋功能的東西。(D)完整的形體/團體中的所有人。
59. (C) 〈北投硫穴記〉:「風至,硫氣甚惡。更進半里,草木不生,地熱如炙;左右兩山多巨石,為硫氣所觸,剝蝕如粉。」上列文句所使用的摹寫法不包括 (A)嗅覺 (B)視覺 (C)聽覺 (D)觸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