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

翰林版.第一冊.詳解



第一冊___ ___班 座號:___ 姓名:__________



1. (C) 下列選項「 」內的讀音,何者正確 ()「郗」太尉: ()乃「覺」三十里: () 」臼: ()黃絹:ㄐㄩㄢ。

2. (B) ()「因」嫁女與焉()未若柳絮「因」風起()事出有「因」()「因」利乘便()「因」事請假。上列「因」字,何者意思相同 ()()() ()()() ()()() ()()()

解析()於是、就。()()憑藉。因利乘便:憑藉著有利的情況辦事。()原由、緣故。()由於。

3. (A) ()咸自「矜」持()驕「矜」狂妄()「矜」貧恤獨()「矜」寡孤獨。上列「矜」字,可作「莊重自持」解釋的選項是 ()() ()() ()() ()()

解析()驕傲自大。驕矜狂妄:傲慢、自大,膽大妄為。()憐憫。矜貧恤獨:憐憫貧苦,救助孤獨無依的人。()通「鰥」,老而無妻的人。矜寡孤獨:孤獨無依靠的人。

4. (D) 下列文句的修辭,何者錯誤 ()「未若柳絮因風起」—譬喻 ()「『黃絹』,色絲也,於字為『絕』。」—析字 ()「白雪紛紛何所似」—設問 ()「撒鹽空中差可擬」—誇飾。

解析()譬喻。

5. (D) 下列成語,何者意思與其他三者不同 ()詠絮之才 ()掃眉才子 ()不櫛進士 ()螓首蛾眉。

解析()比喻女子的額頭如螓首般,廣而方正,眉毛如蛾的觸鬚,長而纖細。語出《詩經.衛風.碩人》:「螓首蛾眉,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」後用以形容女子貌美。螓,音,指美女。

6. (D) 下列關於作家和作品的敘述,何者正確 ()想研究陶淵明的生平與作品,可考慮查閱《史記》、《唐詩三百首》、《靖節先生集》等書 ()想研究韓愈的生平與作品,可考慮查閱《舊唐書》、《全唐文》、《昭明文選》、《柳河東集》等書 ()歐陽脩,年二十餘始發憤向學,通六經百家之說,為文長於議論,風格簡直古勁,有先秦遺風 ()《世說新語》本屬助談之書,係東漢以後品評人物,好尚清談風氣下的產物。

解析()《史記》—黃帝到漢武帝,《唐詩三百首》—唐代。故不可能有陶淵明的相關事物。()《昭明文選》—先秦到齊梁。故不可能有韓愈的生平、作品。《柳河東集》為柳宗元作品集,其〈答韋中立論師道書〉有述及韓愈之事蹟。()歐陽脩à蘇洵。

7. (D) 下列各「 」內的字,何者解釋正確 ()俄而雪「驟」:突然 ()未若柳絮「因」風起:因為 ()丞相語郗「信」:相信 ()乃「覺」三十里:通「較」,相差。

解析()急速。()憑藉。()晉人稱使者為「信」。

8. (A) 下列文句的修辭敘述,何者正確 ()「撒鹽空中差可擬」—譬喻 ()「我才不及卿,乃覺三十里。」—對偶 ()「黃絹幼婦外孫 臼」—映襯 ()「未若柳絮因風起」—設問。

解析()並無對偶。()析字。()譬喻。

9. (B) ()俄而()而立()頃而()已而()須臾()旋即。上列何者屬於時間副詞 ()()()()()()() ()()()()()() ()()()()() ()()()()

解析()而立:三十歲的別稱。

 

L5


2.()

3.(C)解析:三代「以降」社會風氣衰頹不振,不是朝夕短時間造成。

 4.()

解析()根本沒用到羞恥心。()比喻容納卑劣的人或齷齪的東西。()如果把「無恥」視為可恥的事。()形容一點羞恥心也沒有。

解析()「無所不取,無所不為」、「天下其有不亂,國家其有不亡」視為「對偶」。()「其」,通「豈」。難道,表示反詰。為激問。()「無所不」、「其有不」,類疊。

5.()

解析()《漢書》。()《史記》屬「通史」。()歐陽脩和宋祁合撰《新唐書》。

6.()

解析()歐陽脩引用管仲之言。()意指「四維」式微是逐漸形成。()作者表達仍有潔身自好者。

L6

1.()

解析()此乃刻劃彈三弦者精熟巧妙的琴藝。

2.()

解析()聲音輕快宛轉,清新嬌嫩。()聲音千迴百折,盤旋起伏。()聲音又高又細,響徹雲霄。()寫人弦相和,萬聲並發。「花塢春曉」與「群卉爭豔、花團錦簇」意象接近;「好鳥亂鳴」與「間關鳥語、彼鳴我和」描摹相似。

3.()

4.()

解析()清代著名山水遊記à清代章回體小說。()明話本小說à清章回小說。()清章回小說à清文言短篇小說。

5.()

解析()筆名鴻都百鍊生。()長江à黃河。()因被控私購倉粟,流放新疆。

6.()

解析:形容非常寂靜/比喻處境非常危險/比喻兩相離別/形容江南暮春三月的景色/形容人飢餓枯瘦,面容憔悴/形容人的相貌貪狠醜惡。

7.()

解析()清初。()元末明初。()清末。()魏晉南北朝。()元末。

8.()

9. ()

解析()《西遊記》不是遊記名著,是神怪類章回小說。()為章回體小說。()清初à晚清。

10.()

解析()旨在描述王小玉說書已臻化境的妙趣,本文在音樂描寫技巧上極為突出。()黑妞à王小玉(白妞)。()次敘黑妞說書之妙做為陪襯,烘托白妞說書的與眾不同。

L7

1.()

解析()李白。判斷關鍵:「惟飲酒」、「莫題詩」(李白於黃鶴樓上欲提筆賦詩時,看到崔顥〈黃鶴樓〉後擱筆曰:「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顥題詩在上頭。」)。李太白祠聯。()白居易。判斷關鍵:「琵琶」、「楓葉一江秋」。唐.劉文約題白公洞聯。()李白。判斷關鍵:「神仙詩客」。太白樓聯。()草聖張旭。判斷關鍵:「書道入神明」、「酒狂稱聖草」。常熟草聖祠聯。

2. ()

解析()借嫦娥奔月後的孤寂,抒發身世感懷。語譯:雲母屏風染上一層濃厚的燭影,銀河逐漸斜落,星星也已下沉。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了不死藥,如今獨處碧海青天,夜夜感到孤單寒冷,無人作伴。杜牧〈嫦娥〉。()語譯:把黃鶯兒打得飛起來,別讓牠在枝上亂啼;因為牠的叫聲將我的夢驚醒,害得我的夢魂不能到遼西。金昌緒〈閨怨〉。()語譯:長安城的夜晚,月光灑地,隱隱傳來千家萬戶搗衣的聲音。秋風雖然不停地吹,卻吹不散她思念遠在玉門關丈夫的心情。何日才能平定胡人,讓我的丈夫早日回到家鄉?李白〈子夜吳歌〉。()語譯:五千名英勇的戰士赴戰場,發誓要消滅匈奴。他們奮不顧身地和敵人作戰,卻都喪命在塞外黃沙滾滾的戰場上。可憐他們雖然已經成了無定河邊的一堆堆枯骨,遠在家鄉的妻子,卻仍然魂牽夢繫,日夜苦盼著出征的丈夫回來呢。陳陶〈隴西行〉。

3.()

解析()晚唐à盛唐。()杜甫à賀知章。()詩聖à詩仙。詩聖為杜甫。

4. ()

解析()你/互相。()信約/隨意。()因為。後者語譯:只因爲觀看羅敷。〈陌上桑〉。()去、往/不如、比不上。

5.()

解析()以女子自述的口吻,抒寫對遠行丈夫的思念。

6. ()

解析()凡經由「樂府」所採集、創作之詩歌,皆稱樂府詩。()有些作者可考。()句式比古詩不整齊。

7. ()

解析()暗指思婦愁深似苔,難以清除。是藉外界景物,襯寫思婦內心孤單及傷感。

8. ()

解析()出自王仁裕《開源天寶遺事》:某年冬天,李白正奉詔起草詔書,正值陰曆十月天寒,大雪紛飛,筆硯皆凍,難以作書。心急的玄宗,馬上命宮中嬪()妃數十人,各持象牙柄的毛筆一枝,圍侍李白左右,輪流呵氣,使筆尖不凍,可以隨取隨書。李白因而得以筆不停輟,草成詔書。()出自王仁裕《開源天寶遺事》:李白年輕時,夢見所用的筆,筆頭上生花,後來天才橫溢,成為著名的大詩人。後比喻文人才思泉湧、文筆富麗。()出自《五朝名臣言行錄.參政范文正公》:宋代名臣范仲淹少時家境貧苦,在長白山僧舍讀書,每天以二升粟煮粥,過夜凝結後,以刀劃為四塊,早晚各取食二塊,再切一些醃菜佐食。後用以形容不畏艱苦,刻苦勤學。()出自杜甫〈飲中八仙歌〉:李白向來傲岸自負,不喜逢迎,得罪了不少翰林院同僚,再加上他所擔任的翰林供奉,只是在宮中御苑作新詞以呈獻皇帝而已,並不能在內政、外交上有任何實權或表現。因此,便越發地狂放不羈,與賀知章、李適之、王璡、崔宗之、蘇晉、張旭、焦遂等八人,結為酒中知己,時人稱為「飲中八仙」。

9. ()

解析()比喻平白的、不勞而獲的。()居、處╱與「站」相對。正襟危坐:整理服裝儀容,端正坐好。形容莊重嚴肅的樣子。()判決、定罪╱搭乘。()因為╱居、處。

10.()

解析()採用年齡序數法。()樂府詩。()換韻,非一韻到底。

11.(A)

解析()杜甫à賀知章。

L9

1.()

解析()出自《史記.李將軍列傳》。晉.潘岳〈太宰魯武公誄〉:「桃李不言,下自成行;德之休明,沒能彌彰。」亦作「桃李無言,下自成蹊」。()形容桃樹的花葉茂盛美麗,亦有祝頌女子及時而嫁之意。出自《詩經.周南.桃夭》:「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,之子于歸,宜其室家。」()出自《詩經.大雅》:「投我以桃,報之以李。」()出自司馬光《資治通鑑.唐紀.則天后久視元年》:「天下桃李,悉在公門矣。」

2. ()

解析()男子四十歲時,智力正強,志氣堅定,可以出仕。()老年人。()指五十歲。()指八十八歲。因八十八三字合起來像「米」字,故俗稱八十八歲為「米壽」。()年五十則可做官從政。()指年紀很大的人。耄,音,年紀約八、九十歲。耋,音,年紀為七十歲。()孔子自稱四十不惑,後人因稱四十歲為「不惑」。

3. ()

解析()寫出村人之淳厚誠懇。()表明村中人不願被打擾,寧安於現狀。()「處處誌之」,乃指漁人預存機心。

4.()

解析()託言避世,創造心目中的理想世界。()劉子驥真有其人,其生平可見《晉書.隱逸傳》。()為靜態景物描繪。最大不同在於「黃髮垂髫,並怡然自樂」。

5. ()

解析()寓寄深意,並非真有其人其事。()並無其人,乃作者虛構的角色。()詩前之序文。

6.()

解析()語譯:兒童縱情地歌唱,老人高高興興地到處遊玩。()語譯:秦始皇暴虐,攪亂天下正常的秩序,賢能的人避開禍亂的世界。()語譯:雖然沒有歲時的記載,但四季自成一年。()〈桃花源詩〉中此句無可相應〈桃花源記〉的詩句。語譯:這些人的蹤跡逐漸湮沒,來桃花源的路徑也荒廢了。

7. ()

解析()淵明à元亮。孫à曾孫。()八月餘à八十餘日。()王安石à蘇軾。

8.()解析()桃花源中人。()()桃花源。

9. ()

解析()詩歌表達對桃花源的嚮往,以及尋求不得的感傷。語譯:桃花隨著流水,終日漂流不盡,桃花源洞口,究竟在清溪的哪一邊?張旭〈桃花谿〉。()語譯:進入幽曲的山口他躡足潛行,山開處視野空曠,很快到了一片平原。王維〈桃源行〉。()語譯:看見樹木枝葉交相成蔭,聽見不同季節的鳥聲變換,心中也感到歡喜。陶淵明〈與子儼等疏〉。()語譯:雖然有船隻車輛,卻沒有必要去乘坐;雖然有鎧甲武器,卻沒有機會去陳列。《老子》第八十章。

10.()

解析()書前à書後。()白居易〈琵琶行并序〉à陶淵明〈桃花源記〉。()〈說文解字序〉à自序。


11.()

解析()為作者虛構的人物。()無心探訪。()熱情,有人情味。

附錄

1. ()

解析()乃方苞聽其父在世時所言。()藉配角凸顯主角。()言左光斗之堅毅精神激發史可法報國之使命感。

2.()

解析()名詞轉為副詞。()形容詞轉為動詞。()形容詞轉為動詞。

3.()

解析()詩句引自韓愈〈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〉。

4.()

解析()前者耽於私情,後者明白事理。

6.()

解析()史可法。判斷關鍵:「衣冠」、「梅花」。語譯:你在生前沒有遇到賢君良相,無法復興南明;但死後,梅花嶺則存有你的衣冠塚。忠誠之士為正義流下碧血,一片丹心可昭日月,死後,人們憑弔梅花嶺上的衣冠塚,連泥土都沾染著烈士愛國的芬芳。清.蔣士銓〈梅花嶺弔史閣部〉。()韓信。判斷關鍵:「鳥盡弓藏」。語譯:飛鳥已經被狩獵殆盡,良弓自然會被收藏不用,這是勢所必然的道理。千載史書對此也難以評論。韓信曾受過區區一碗飯的小恩惠,依然會圖謀報答,這樣的人又怎會辜負對他有知遇之恩的漢王呢?清.包彬〈淮陰侯廟〉。()白居易。判斷關鍵:「楓葉」、「櫻桃楊柳」、「青衫」、「琵琶」。語譯:當白居易作〈琵琶行〉,吟著「楓葉荻花秋瑟瑟」的詩句時,已經是歷經風霜且兩鬢都白了;昔日美姬樊素的櫻桃口,小蠻的楊柳腰,大概也忘了很久了吧?在那樣被貶官的人生際遇之下,也難怪江州司馬白居易要淚溼衣襟了,就算不是聽到琵琶曲聲,也一樣會傷感至極啊!明.楊基〈過琵琶亭〉。()蘇軾。判斷關鍵:「黃州」、「惠州」、「儋州」。語譯:心像已經燒成灰的木頭,身像沒有用繩子綁在岸上的小船,隨著風浪吹打,没有主宰。問你一生有什麼功績、成就?不是貶到黃州,就是流放到惠州、儋州。宋.蘇軾〈自題金山畫像〉。


7.()

解析()借代為「小孩」。()借代為「時間」。漏,刻漏;鼓,更鼓。二者為古代計時、報時的器具。()借代為「老人」。()田間小路,沒有借代。

8.()

()

解析()方苞à劉大櫆。()劉大櫆à方苞。()用語質樸,情誼真摯,凝重簡樸之文風。

9.()

解析()方苞生於康熙七年,非明末遺臣。()指內容要言之有物,「法」指形式要言之有序。()漢儒à宋儒。

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